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

开篇《敬致各位教育同仁》:
尊敬的各位教育同仁:
大家好!
公元 2014 年 12 月 28 日,中国教育领域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由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且由国家民政部直管并得到了国家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力资源部等最高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的“天恩蒙特梭利教育研究院”(Chinese Tienn Montessori Institute,简称 TMI)成立了,正好与 100 年前成立的“蒙特梭利教育法研究会”遥相呼应。我们的宗旨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为创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新儿童教育体系而努力奋斗。中华文化特色的教育体系与中华文明的整体系统相伴而生,两者一样的源远流长,一样的连绵不绝,一样的博大精深,一样的辉煌与坚强。中华文明和中华教育原本就是一个开放和具有极强包容性的系统体系,历史上的书院教育模式就是中外之儒、道、释三者整合的产物,所以,我们并不反对学习和接纳西方优秀的教育体系;我们主张如同书院一样,以中华文化之核心价值理念为基础,融纳西方文化精华,形成适合于华人儿童认知模式(如中文式的形象意合逻辑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如忠孝礼仪的人伦规范行为方式)的新教育体系。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叫做“天恩”的基本内涵,因为其中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中坚意义的核心理念:“天人合一”。其实,早在上世纪初期,也就是蒙特梭利教育法刚开始向意大利以外国家和地区传播的同时就被引入了中国,曾经形成过一波研究和实践的热潮,樊炳清、陈鹤琴等一大批高水平文化学者和教育专家的译介、推崇和参与,以及邀请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带着全套教具来华亲自指导,使得蒙特梭利教育几至于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所以即便在当时社会政治动摇、经济落后的情况下竟也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会,并在幼稚园和中学里实践蒙特梭利教育法及源于蒙特梭利教育法的“道尔顿制”(其创立者帕克赫斯特实为蒙特梭利在美国的助手和学生,故道尔顿制实为蒙特梭利教育法在中学阶段的应用)。但是自1930年代始,蒙特梭利教育法及道尔顿制纷纷退出中国,意味着蒙特梭利教育模式实践的告一段落。终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至少有一个原因是机械地照搬蒙特梭利教具和操作方法,而不是去探讨这些教具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人类学与心理学等理论基础,尚未来得及深耕与研究支撑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因而也就不能根据本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去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和创造性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教育模式。因此,当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社会状态下,就算是在今天以至未来的安定和谐、经济发达、思维开放的中国社会来实践蒙特梭利教育法依然且必然很难实践与应用下去!改天地易,改人心难。昔日的政治革命和经济改革都是有形的物质化的革新运动,而今日的教育改革却是无形的思想观念上的变易工程,因此不是喊几句口号、贴几条标签就可以完成的,其远比政治革命和经济改革所涉及到的范围要更广大(关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社区),要更深刻(关乎外显的行为举止,更关乎内隐的人格与精神),要更精细(关乎整体的社会风尚、学校形象,更关乎教室里的每一句问答和每一个眼神与肢体动作),要更持久(关乎一个人的几十上百年,更关乎一代又一代文明的传承)……。因此,我们知道单凭几个人或几个组织机构之力是绝不可能实现建立中华化的新儿童教育体系这样的巨大工程和宏伟目标的。因此,我们倡议全国和全世界热爱中华文化的、身上流淌着中华热血的、有志于振兴中华教育的专家与教育学者加入我们,贡献您的智慧,让我们团结起来,像蒙特梭利博士那样,具有博大的胸襟,怀着对儿童虔敬的关爱,从事最为精细的观察和最为有效的指导,努力培养具有中华气质和中华精神的下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下一代!蒙特梭利开创了现代儿童教育的先河,迄今的各种教育模式无论反对还是接纳,大多因其影响与启迪,遵循以儿童为主体的宗旨,在结合各自本土文化的特色及当时代社会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基础上,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无数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专业学者和思想家们殚精竭虑,筚路褴褛,创立了很多优秀的儿童教育模式,以致于呈现出当今世界儿童教育领域里落英缤纷的胜景,可以说,我们正在迎来全球儿童教育的春天!与国际同轨,中国的儿童教育也于 20 世纪初期就已蓬勃开展起来,早有陈鹤琴、陶行知等饱学之士的躬身蹈志,今有韦钰、朱小曼等硕学鸿儒的开创性实践,加之当今政府最高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与最高级别国家机关的积极支持,中国儿童教育领域同样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的气象。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儿童教育是高于任何学术与学科研究以及任何职业与商会活动的伟大事业,需要凝聚所有人的智慧与才华方可成就,因此,全世界儿童教育的专家们需要经常交流和研讨,相互切磋琢磨、相互取长补短,以共同促进全球儿童的健康快乐发展,共同为整个人类的和平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一、关于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
(一)简介
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的前身,是天恩蒙特梭利教育研究院国际教育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EDUCAYION IN TMI, 简称:TMI-ICE)。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现已拥有国内外近百位具有高级职称和专业学历及丰富实践经验与技能的教育专家、心理专家和文化学者,致力于全球华人儿童(注:若非特别说明,儿童指 0 岁-22 岁)的教育事业,联络相关政府机构、教育机构、社会力量,系统地开展规范化的教学、科研、合作办学以及综合实践等活动,并通过推广与交流,弘扬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并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实情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教育体系,将蒙特梭利教育的成功方法、中国传统优秀教育方法以及经过专家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所形成的新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让全球华人儿童都能够接受到最科学、最先进的中国文化特色的教育,为儿童的未来选择一个更加美好的起点!
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是一个国际、国内优秀华人教育专家的联合体,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基础理论、增强发展后劲,凝炼学科方向、强化学科特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并重,巩固优势、突出重点、拓宽服务,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的建设与长足发展。我们的全体专家和教育学者,都对儿童教育事业充满着无限的爱和责任,将用我们的全部身心,尽我们全部的经验、能力和条件向孩子们提供最优质、最纯正的素质教育和最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享受童年的快乐并幸福地成长,让家长更加体验到孩子成长的快乐和世代延续的幸福。
“不一样的起点,一样的未来;一样的起点,不一样的未来! ”
(二)宗旨
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的基本宗旨将遵循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以及相关科学研究规律,通过组织相关学科领域(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等)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儿童教育实践领域的优秀工作者对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蒙特梭利运动、以及相关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系统规范的研究,以推动蒙特梭利教育的中国化,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教育研究与实践体系而做出积极贡献。
(三)发展目标
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的发展目标以蒙特梭利教育为重点,巩固和发展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色与成果,建设一个基础宽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国际化程度高且完善的教育学科体系。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为主体,辅之以社会需求化的人才培养格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服务的功能体系。
(四)职能
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负责发展规划与决策;处理各种相关行政事务;负责制定各级培训计划;各项相关课题研究;期刊编辑;制定师资、教学具、课程和学校四大认证体系之认证标准,并负责监督执行以及评估;翻译相关著作;延揽、推荐及审定新聘专家;召集年度教育大会及相关各种学术会议等;执行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决策;各分级建设与管理;与高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并指导示范性、实验性和试验性的基地(包括幼教机构)与实践研究基地。
 
二、蒙特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
说明:本文引自刘华博士编著《蒙台梭利》中,田正平教授著《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代序)》
二十世纪享誉世界的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一生到过很多地方,可以说他的足迹遍布欧美各国、大洋洲及印度、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据一份资料显示,早在1914年,蒙特梭利流露出游历东方的愿望,当时我国教育界也有人呼吁能促成此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终其一生却始终无缘踏上这块在他看来神秘的土地。虽然蒙特梭利本人未能实现亲身到中国考察访问的愿望,但中国教育界对他教育思想的认识、理解和实践却几乎与那些他亲自去讲学、实验和宣传自己理论的国家同时起步。蒙特梭利本人虽然没有来过中国,但是,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已经至少有了近百年的历史。
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究竟是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渠道首先传到中国来的,学术界目前似乎还未有定论。1922年9月,《教育杂志》发表常乃德的论文《蒙特梭利之小学教育方法论》,文中认为,国内学界对蒙特梭利学说的介绍,“尚在十四、五年前。”蒙特梭利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大致起始于民国初年,以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教育刊物《教育杂志》为例。1913年4月《教育杂志》第五卷第1号刊登的署名志厚的“蒙特梭利女史之最新教育法”一文是目前见到的最早介绍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文章。众所周知,《教育杂志》是我国近代创办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教育专业刊物。由商务印书馆创办。作者志厚实际就是从晚清以来一直活跃在翻译介绍国外教育理论、教育学说第一线的著名学者和翻译家樊炳清。文章一开头就热情赞颂蒙特梭利创办的“儿童之家”,当时把它译为“儿童之宅”(大宅门的宅,意同家)。作者写道;“最近游历罗马有最足动人视听之一事即意大利之‘儿童之宅’。”全文有四千多字,详细地介绍了“儿童之宅”具体的教学活动,它的特点、种种器械,取得的成绩及其影响。另一重点是介绍了蒙特梭利的《蒙特梭利教学法》一书的内容,当时译为《科学的教育法》。文章分析了蒙特梭利与裴其泰洛奇、福录贝尔等人的思想渊源,以及蒙特梭利的贡献。比如说,文章指出福禄贝尔仅恃所谓恩物以为教育之资,而儿童之宅则广取种种材料,是对福禄贝尔的扩充与发展。文章大声疾呼;“‘儿童之宅’一语,诚哉!教育界之一新帜!而世界幼稚园小学校之一刺激剂也!”在同年8月出版的《教育杂志》第五卷第5号上刊载了署名悫生(谷)的“蒙特梭利新教育法之设施”一文。作者悫生,目前还未考证出其真实姓名。这篇文章虽然题目上写的是新教育法之设施,似乎是专门设施的;而实际上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介绍了蒙特梭利新教育法在世界各地的迅速传播,文章说,儿童之宅创办仅六年,在意大利就扩展至数十所,经过美国两位教授的提倡,类似的学校已遍及美国各地,英国则有蒙特梭利协会之设,法国、瑞士等国皆仿效,仅瑞士即有七十余校。作者这样不厌其烦地介绍蒙特梭利学说的影响目的很明确,希望引起国人的注意。另一重点是对蒙特梭利教育思想进行的高度概括,文章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完全听儿童之自由而使其精神无处不发现;二是强调感觉之训练;三是重视教具。这篇文章的第三方面的内容是详细介绍了蒙特梭利儿童之家的九种教具,每种教具都有图示,而且在最后特意说明:这套教具在意大利的价格折合成当时中国的货币是80元一套。1914年后,介绍蒙特梭利教育思想和活动的文章渐多,而且他的代表性专著也开始被翻译介绍过来。其重要者有:1914年《教育杂志》第六卷第3号发表的钱智修的文章:《蒙特梭利女史小传》,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对蒙特梭利给予极高的评价。文章开首写道:“近世以来,本一人之学说,实在实验,为教育界开一新纪元者,自福禄贝尔及裴斯泰洛奇之后,端推蒙特梭利……。”这篇文章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详细介绍蒙特梭利生平思想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实际,提出欲享受平民政治之幸福,必先有养成独立(人格)之教育而后可。同年10月发表于《教育杂志》第六卷第8号的高凤谦的一篇文章,实际上是为樊炳清翻译的《蒙特梭利女史新教育法》一书所写的序言。《蒙特梭利女史新教育法》是中国人翻译的第一部蒙特梭利的重要著作。在这里要特别讲一下高凤谦所写的这篇序言。作为商务印书馆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据序言中所讲,高凤谦本人于1914年春曾亲至意大利罗马访问蒙特梭利。目前,尚不清楚高凤谦是否是中国第一位亲眼见到过这位著名教育家的学者。但至少可以说他是最早见到蒙特梭利的中国人之一。序言不长,却给我们留下很多生动的记载,比如说,他写道蒙特梭利亲自接待了他并带他参观了儿童之家的活动,实际观看了孩子们的各种活动。有一个小插曲,说是他们正参观,突然一个小孩子冲着蒙氏跑过来,手里举着一块石板,上面写着“玛利亚(蒙特梭利之名)你是我们的好老师!”高凤谦接着写道:他看见蒙特梭利笑着弯下腰来,用笔在小孩子的石板上写下“某某某,你是我的好学生”等字,小孩子欢天喜地地跑开。还有一个小孩子冲着高凤谦也举起一块小石板,上面写着“我喜欢中华人!”高凤谦看了十分高兴,连连向这位小学生致谢。短短一篇序言,让读者亲身感受到儿童之家的活泼、生动的气氛!1914年发表在《教育杂志》上介绍蒙特梭利思想学说的还有《儿童研究》(志厚)、《美少年与教育》(志厚)、《模仿说》(志厚)等等。而由樊炳清翻译的《儿童研究》一书也于1915年初版。蒙特梭利本人没有来过中国,但却有一位西方教育学者到中国专门发表过介绍其学说的演讲,这就是法国的巴斯第夫人。1916年5月20日,巴斯第夫人应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邀请专门作了一场“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讲演。讲演稿在《教育杂志》分两期连载。这次讲演的特点是从一位西方教育学者的角度向中国学界谈他对蒙特梭利学说的理解和评价。他说,中国人希望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就需要从教育入手,教育是共和国家的基础,而幼儿教育又是基础的基础。从这个角度入手,他强调蒙特梭利之教育要充分发挥儿童体内蕴涵之追求自由的个性,教师的作用在于因势利导,扩充这种天性。在演讲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中国今日处于过渡时期,所以,其它国家在教育方面已经试验过而证明是错误的东西你们完全可以不必走弯路,要选择那些最有益的理论、学说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在1917年至1919年前后的《教育杂志》上,先后登载了署名“天民”、“等观”等人介绍蒙特梭利思想的《儿童创造力培养法》、《儿童游戏与人类学之意义》等文章。这些文章仍然是围绕着蒙特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展开。1922年《教育杂志》第14卷第9号发表的常乃德的“蒙特梭利之小学教育方法论”标志着中国学者介绍蒙特梭利教育思想进入一新阶段。可以说,前此的文章大都集中介绍蒙特梭利之幼儿教育(3至6岁儿童)思想和实践,而常乃德的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评价蒙特梭利之小学教育思想,常乃德的主要根据是1917年刚出版的英文版的蒙特梭利之著作《高级蒙特梭利方法》一书。 陈鹤琴、张雪门分别在1927年、1926年的文章中对蒙特梭利有所论及,并给予很高评价。1914年,江苏省教育会成立了 “蒙特梭利教育法研究会”。1923年北京女高师附设的蒙养园聘请据说是蒙特梭利的高足的卢岫(修)英女士主持园务。卢到园后大加改革,引进蒙特梭利教学方法,并与传统的福禄贝尔教学法相对照。具体而言,旧班级采用福禄贝尔的方法,分为五组;另招一班新生,分成两组,以蒙特梭利新法指导,无课程,“但以智识感觉口齿以及视听嗅触诸感觉之自由训练,饮食操作户外游戏简单体操之自由运动。”南高师附属幼稚园在二十年代的改革中也可看出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影响。1926年,幼儿教育专家张宗麟曾考察江苏、浙江一带的幼稚教育状况,他的结论是,这一地区绝大部分的幼稚教育仍以“福禄贝尔式为本位。……间有采用蒙特梭利教育方法者。”蒙特梭利根据他在“儿童之家”的实践而用意大利文写作的《运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出版于1909年。1911年2月,经哈佛大学霍姆斯教授的建议,美国学者把它翻译成英文,三年之后的1912年,才出版了美国版的英文本,书名改为《蒙特梭利方法》。1913年我国学者就把它介绍到国内,而且,很快又出了中文版。应该说,在非英语世界里,中国教育界认识、了解蒙特梭利学说还是相当及时的。同时,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我国教育界对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介绍理解起点很高,这主要体现在对蒙特梭利教育思想本质特点的理解、提炼方面。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宣传、介绍和实践基本上是集中在1913至1922年这一时间段。1927年2月陈在《教育杂志》幼儿教育专集发表了一篇长文,评述世界也包括中国的幼儿教育状况,文章的题目是《幼稚教育之新趋势》。在文章中他充分肯定了蒙特梭利在幼儿教育上的巨大贡献,他总结的七种世界趋势的第一种即是由蒙特梭利开创的“注重自由活动的新趋势。”但是,又同时用相当的篇幅对蒙特梭利的思想甚至包括其设计的教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真正能实现蒙特梭利的教育理想,必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教师自己要有很高的学识,很精的技能;二必需多配备教师,按照蒙特梭利的做法,一名教师最多只能带七、八个儿童;三教具、教材要多,否则儿童用不了几天就会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四教师每天必需花大量时间备课。而这些条件在当时中国的幼稚教育机构中是不可能具备的。20世纪30年代初蒙特梭利博士致函中国教育部长,邀请中国派员赴罗马参加教师培训,并征集在中国采用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报告及书籍,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梦麟也给蒙特梭利写了回信。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蒙特梭利当时没能亲自来到中国,恐怕主要是受制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中国的国情。将近一个世纪前蒙特梭利教育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过程中,我们的前辈所体现出来的不甘落后努力吸收新知的勇气,不盲从、不迷信、择善而从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是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在今天我国改革开放,广泛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教育文化的形势下,重温这份珍贵遗产,有着特殊的意义。
 
三、蒙特梭利在中国
我国幼儿教育领域虽然很早就引进了蒙特梭利的教育体系,但更多的是注重对蒙特梭利教育方法的实践运用。事实上,运用从国外引进的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但对其理论的研究和对教育方法创立者本人的生平事迹的全面了解或许更为关键。因此,对于蒙特梭利理论的研究是对蒙特梭利教育方法的深入理解和更好地运用的基础。否则,就难免形成误解或浮于表面。我们深知,引进方法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全面深入地了解所引进的教育方法的理念和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历程。恰如2007年为推动蒙特梭利在中国的发展,刘华博士编著《蒙台梭利》的问世,是一本恰逢其时的著作。
蒙特梭利科学的教育方法倡导师资要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才能胜任。我国当前的儿童师资培养与国际相比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将开放地、诚恳地接受先进儿童师资教育模式,搭建儿童师资培养的对话与交流之基础平台,承担起儿童师资培养的任务,不断优化儿童师资培养的模式,为践行百年来科学的蒙特梭利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教育研究与实践体系而展开精诚合作。
 
四、关于蒙特梭利
说明:本文全部引自刘华博士编著《蒙台梭利》
玛利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传统译为“蒙台梭利”,系最初译介时采用江南方言发音缘故)博士,是迄今为止受到的尊敬和获得的荣誉最多最广泛的教育家,尚未见有其他教育家获得过如此殊荣。蒙特梭利生前就受到意大利、德国、美国、印度、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多个国家元首的垂青;她也受到过弗洛伊德、杜威、贝尔、罗素、皮亚杰、泰戈尔、甘地等等多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各界学者、教师、家长和儿童们的高度赞扬,他们对之推崇备至,不少
学术大师都以其学生自居和自豪;她获得过骑士勋章、荣誉博士、荣誉市民、荣誉主席等等多种称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大会曾因她的莅临而倍感荣幸,全体会员起立鼓掌欢迎达 3 分钟之久;她也曾数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而蒙特梭利博士身后所获得的荣耀就更多了,比如世界各地都有她的画像和雕塑,她的画像也被印上可以自由流通的货币,几乎年年都有她的纪念活动和大型研讨会,她的著作被译成数百种文字,她提出的教育模式被全世界采纳和实践,使无数儿童受益并培养了大量英才。蒙特梭利教育法堪称近代以来第一个最完备的教育体系,该体系涉及到最一般的人性理论、教育原理、课程内容、教学设备与资源、教学方法、身心发展、学习方式、品德发展与人格教育、教师培养、评价方式以及教育经营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等等几乎全部的教育领域;该体系不但对幼儿阶段有着精致的计划,而且对小学和中学甚至大学都有周到的设计;该体系更重要的特征是其实践性(或可操作性),从蒙特梭利博士 1907 年创办“儿童之家”以来迄今一个多世纪,遍及全球的数以百万计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实践所积累的汗牛充栋的生动案例都充分证明了蒙特梭利教育体系的实践价值。
1870-1896 志气与勇气:蒙特梭利的求学之路
『图』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希亚拉瓦莱市】1 马志尼广场大街10号: 1 8 7 0 年 8 月 3 1 日 玛 丽 娅·蒙特梭利就出生在这座房子里。
『图』1880 这个10岁的小女孩,当她病得很厉害的时候,却对焦急万分的母亲说:“别担心,妈妈,我不能死,我这一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图』1886 作为一个年轻的小姑娘,玛丽娅·蒙特梭利坚持要进技术学校,而当时的传统是只有男孩子才可以进技术学校。
『图』1896年7月10日,【罗马皇家大学】7 授予玛丽娅·蒙特梭利医学和外科博士文凭。
 
1896-1906 探索与发现:蒙特梭利方法的酝酿过程
『 图 』 1 8 9 8 主持罗马弱智儿童训练中心时的玛丽娅·蒙特梭利
『图』1904玛丽娅·蒙特梭利被提名担任罗马皇家大学人类学讲师的任命书。
『图』当玛丽娅·蒙特梭利担任罗马大学教育人类学讲席时(1905-1906)的教案(手稿誊写本)“导言”部分片段。
 
 
1907-1913 实验与提炼:蒙特梭利教育的特色
『 图 』1907年1月6日 第一个“儿童之家”在罗马圣洛伦佐开班当天的照片。
『图』1907年1月6日玛丽娅·蒙特梭利为纪念第一个“儿童之家”开幕的手记。
『图』罗马圣洛伦佐的“儿童之家”旧址
『图』“儿童之家”活动情景
『图』蒙特梭利方法所使用的部分教学用具(即有教育意义的材料)
『图』1908一位儿童之家的孩子给蒙台梭利的圣诞贺卡
 
『图』1909玛丽娅·蒙特梭利的首期培训课程班学员
 
『图』在审读她的新版著作的首份复印件
 
1914-1938 接纳与阻碍:蒙特梭利方法在欧美的传播
『图』1936年蒙特梭利寄居于荷兰巴恩的家
『图』1914在罗马第二届国际培训课程班上
『图』文化背景和不同年纪的儿童专设的一个小型幼儿园。玛丽娅· 蒙特梭利访美期间住在洛杉矶,这些孩子经常闯进她住所的花园里。与蒙特梭利住在一起的是她的讲演的翻译者【爱德丽娅·派尔】。照片中还有两位她的助手:【安娜·斐德丽】和【海伦·帕克斯特】
『图』1915在加利福尼亚的巴拿马和平国际博览会上发表公开演讲。右边是蒙特梭利的英语翻译爱德丽娅·派尔小姐
 
 
『图』1915在加利福尼亚的巴拿马和平国际博览会上的玻璃房子
『图』玻璃教室当时就设在这幢建筑里,现在为美术剧展厅
『图』《教师世界》1919年9月3日头版消息:“玛丽娅·蒙特梭利博士来访”。蒙特梭利的题字:“正是您——教师,乃重构世界之希望,因此我向您致敬,并与您同工。玛丽娅·蒙特梭利”
『图』1921年时的阿姆斯特丹蒙特梭利学校
『图』1921与那不勒斯培训课程班学员留影:在玛丽娅·蒙特梭利左边的是娜蒂娅·拉布瑞欧拉夫人,著名的俄罗斯社会活动家,【那不勒斯市市长】的妻子。
『图』1923在伦敦的第三期培训课程班期间蒙特梭利与班格夫人,特茹姆小姐,哈钦松夫人和泰伦蒂-艾吉迪夫人在一起。
『图』1923接受英国【达拉莫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图』 1927年,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在英皇宫
『图』一封给蒙特梭利博士的信,关于以新教育为主题的首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相关程序安排问题
『图』在罗马议院的一次开设培训课程班典礼上。坐在玛丽娅·蒙特梭利左边的是邦坎帕格尼亲王,罗马总督;坐在他旁边的是上议院议员【乔万尼·金泰尔】,教育部长。
『图』1930年2月3日,玛丽娅·蒙特梭利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其头像上了该杂志封面。
『图』1931 玛丽娅·蒙特梭利与几位学员在一起。
『图』1933巴塞罗那:在西班牙共和国的首届培训课程班上。
『图』1934都柏林的首届爱尔兰培训课程班结束后。坐在玛丽娅·蒙特梭利旁边的是爱尔兰首相【依曼·戴瓦勒拉】和她的合作者卡罗琳·特茹姆。后排站着的自左至右是【马里奥·蒙特梭利】和【克劳德·克莱蒙特博士】
『图』1934蒙特梭利国际大会(罗马)。左边的是【让·皮亚杰】教授,时任瑞士蒙特梭利协会主席。
『图』选自《心理算术》的手稿
『图』最后一段英文:“手抄稿:蒙特梭利的书《心理算术》的4页半前言,写在蒙特梭利协会的两张正式的办公用笺和一小张白纸上。”公用笺和一小张白纸上。”
『图』蒙特梭利在荷兰拉伦的学校。自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从她的巴塞罗那家里被营救出来后的一个新的开端。
『图』1937在荷兰拉伦玛丽娅·蒙特梭利给首期培训课程班学员颁发文凭的仪 式。
 
1939-1945 羁旅与启迪:蒙特梭利教育在印度的开展
『 图 』 1939首次去印度讲学,玛丽娅·蒙特梭利在机场受到卡拉奇市市长【 贾姆西德·卢瑟尔宛吉】先生的亲自迎接。
『图』玛丽娅·蒙特梭利在阿迪亚的幼儿园里教儿童操作几何插件教学具
『图』马利娅·蒙特梭利在印度的首次开班仪式上。在她身后坐着的是【拉雅戈叵拉查利】先生、【阿伦戴尔】博士(灵智学会主席)和他的妻子【卢卡米妮·德薇】 ,以及马德拉斯(金奈)市长。
『图』玛丽娅与马里奥·蒙特梭利在金奈灵智学会
『图』1939 玛丽娅·蒙特梭利正在给学员们演讲。
『图』1939用棕榈叶搭建的讲堂。
『图』 1940 马里奥·蒙特梭利在玛丽娅·蒙特梭利70寿辰时与她欢乐重聚。
『图』为培训班学员颁发的结业证书
 
 
1946-1952 光荣与责任:蒙特梭利教育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图』1946年,蒙特梭利在爱丁堡接受荣誉院士之后合影。
『图』 1947在【阿麦达巴】印度蒙特梭利协会副主席的官邸前留影,蒙特梭利身边的是【撒瑞拉德维·撒瑞白】夫人。
『图』在马德拉斯(金奈)的阿迪亚:马德拉斯总督【阿克波德·乃依男爵】到访蒙特梭利课程班。
『图』1948在斯里兰卡科伦坡:访问设在【雷纳·维克拉马拉特内】家里的蒙特梭利儿童班。
『图』1949玛丽娅·蒙特梭利在【塞雷莫】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大会上发表演讲,阐明了“儿童对于发展和平的重要意义”,坐在她右边的是【H·E·岗拉】意大利教育部部长;坐在她左二的是梵蒂冈代表、【萨渥纳】教区的主教。
『 图 』 1 9 4 9 巴 黎 : 在她的出版商【曼森·德斯克里·德·布卢维尔】的举行的欢迎仪式上。来宾中有【让-雅克斯·伯纳德】夫妇及他们的女儿【 安妮·玛丽·伯纳德】。伯纳德夫妇是战后在法国复兴蒙特梭利运动的发起者。
『图』1950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巡回演讲途中,这是在挪威的奥斯陆。
『图』1950代表意大利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大会,这是在弗洛伦萨【伟其奥宫殿】举行的招待会上。
『图』1950玛丽娅·蒙特梭利佩戴着由希亚拉瓦莱市颁发的荣誉市民特别胸针。
『图』 195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授予玛丽娅·蒙特梭利荣誉博士学位。
『图』1950年蒙特梭利在为BBC广播公司驻意大利站发表讲话之前与一位英国小女孩亲切交谈。
『图』1951年蒙特梭利81岁生日时,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市的伊格斯接受采访。
『图』1951年,蒙特梭利逝世前一年最后一次访问英国时,在伦敦的格特豪斯学校与小学生们在一起。这所学校由玛丽娅·蒙特梭利的学生、亲密朋友和助手【斐莉斯·沃尔班克】创立。
『图』1951年蒙特梭利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伊格斯:凝神听取毕业生代表的道别。
『图』1951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伊格斯:看着经过附近的一群学生说“再见”,直到他们渐行渐远……
『图』1952年5月6日逝世于荷兰的海边小镇诺德维克安塞。
『图』安放在罗马的蒙特梭利家族墓园的纪念碑
『图』1990年,意大利发行印有玛丽娅·蒙特梭利头像的1000里拉纸币,表达对她的敬仰。
 
 
一、师资培养
玛利亚.蒙特梭利是20世纪赢得欧洲,享誉世界的伟大教育家,她开创了欧洲进步教育的新纪元。蒙特梭利对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受过专门的训练,系统接受多学科(如心理学、人类学、医学、教育学等)的基础知识,掌握教育的基本原则,学会操作教/学具的方法,学会观察儿童内部生命和真实生活,洞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并及时把握儿童潜能萌发的契机及其发展的敏感期等等。其次,更为主要的是他们的人格与个性品质,他们必须机警、稳重、有耐性、充满爱心和谦虚态度,必须时刻考虑到儿童,而不仅是善于传授知识。绝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既不要做儿童的统治者,也不要做儿童的仆人,只需要做一个“指引者”,蒙特梭利强调教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作为,蒙特梭利更加强化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蒙特梭利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产,在教育史上能像蒙特梭利这般举目众知的教育家并不多见。“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特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蒙特梭利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因为其本身的超前性,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虽然过去了百余年的时间,但百年来的实践证明迄今为止仍然是最为先进的儿童教育体系。从事儿童教育,要绕过蒙特梭利是不可能的。现在,世界许多大学都设置“蒙特梭利文凭”,提供0-12岁的四种系统的教师培训计划。
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首先,将设立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蒙特梭利教育研究中心,由学术带头人牵头,以科研项目为重心,不单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还要从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以及设计制造科学、材料技术科学、卫生保健科学等等角度展开具体研究并形成一个整合的和目标明确的研究共同体。其次,设立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将研究成果转换为教师培训的系列课程对儿童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保证有足够的培训学期和学分,并进行严格考核;同时形成教师培训的层级结构与资质鉴定与认证制度。再次,指导建立一系列示范实验基地和学校,由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和培训基础以及相关教育部门组成的专家团体定期到实验基地、学校开展实践指导和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进行合作研究和形成具体问题的决策与方案。同时,我们知道,蒙特梭利教育模式是通过一套儿童可以进行创造性游戏的学具而实现对儿童潜能的发展的,“儿童应当把学会熟练使用器械作为他所受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适合中国儿童的潜能开发学/玩具时,我们还需要与相关的制造企业合作建设专门的教/学/玩具生产基地,共同搭建一个“追随儿童、和谐发展”的综合平台。

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培养计划
代码 项目名称 申请时间
TMI-ICE-T0-3 蒙特梭利0-3岁教师认证 2022年02月
TMI-ICE-T3-6 蒙特梭利3-6岁教师认证 2022年02月
TMI-ICE-T6-12 蒙特梭利6-12岁教师认证 2022年02月
TMI-ICE-M0-3 蒙特梭利0-3岁管理者认证 2022年02月
TMI-ICE-M3-6 蒙特梭利0-3岁家长认证 2022年02月
TMI-ICE-M6-12 蒙特梭利3-6岁管理者认证 2022年02月
TMI-ICE-P0-3 蒙特梭利3-6岁家长认证 2022年02月
TMI-ICE-P3-6 蒙特梭利6-12岁管理者认证 2022年02月
TMI-ICE-P6-12 蒙特梭利6-12岁家长认证 2022年02月
 
在线申请:
姓名: 电话号码: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工作单位: 职务:
国籍:          性别: 证件及号码:
学习经历(请附加学历学位证书):
 
 
工作经历(请附加证明人及联系方式):
 
申请培训项目的代码与名称:
                                             
 
二、合作与联盟
未来少儿教育研究院蒙特梭利教育发展部将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新型的儿童教育师资。同时,整合各级资源(大学、机构、园本、校本以及社区等),形成教师专业化的连续平台。通过论坛、会议、考察、互联网络、互动展示工作坊等方式,让教师在实践体验过程中真正认识和把握到儿童中心地位和教师辅助地位的关系,同时,结合中国特色进行本土化重塑,建构中国化的儿童教育师资专业资质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认证体系。
 
2022/04/22 11:24:23 190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