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提高教育质量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党和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十四五”时期在新的起点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建议》中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作为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强调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建议》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为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提供可靠保证,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环节。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建议》要求,“十四五”时期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出了多方位需求。今后,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各个环节,在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的多个领域,都需要教育体系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坚持不懈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开发支持;都需要教育体系更好参与城乡发展服务消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在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实践,进一步发挥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国计民生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举措。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的教育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为教育规划定下基调。《建议》在确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要求届时建成教育强国。我们要锚定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通过3个五年规划,把15年的阶段战略安排细化为压茬推进的政策行动,积小成为大成。“十四五”期间重点放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这对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的目标,将是带有全局性的关键举措。